地处山东省会济南腹地的章丘区,是中国“龙山文化”的发祥地,盛产的“龙山小米”也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产品、中国地理标志产品。
龙山小米种植历史悠久。据考证,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种植,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。清代更是被列入四大贡米之一,被誉为“龙米”。相传乾隆皇帝出巡,途径章丘,西关高如恂接驾献“龙米金汤”,甚得乾隆赞赏,于是获封贡米。
龙山小米营养丰富,据权威部门检测,每百克含有脂肪5.26%,比同类高2%;含蛋白质10%、赖氨酸0.25%、淀粉74.95%,维生素A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的含量也超过其它品种。
龙山小米籽大粒圆、色泽金黄、性粘味香、营养丰富,是幼儿、产妇、老人的进补佳品,也是馈赠亲友的健康绿色食品。
龙山小米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章丘市境内,主要涉及龙山街道办事处及南部的圣井、埠村、文祖、曹范、垛庄、官庄等7个乡镇街,共计321个行政村,地理坐标为东经117°10′~117°35′,北纬36°25′~37°09′。
龙山小米产地龙山一带的土壤为山前洪积土,土层深厚,土质为黄壤,质地较肥沃,加之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较为适宜谷子的生长和发育,是形成龙山小米优良品质的优越条件。据测定,该地区的土壤养分含量为:有机质1.32%,全氮0.075%,全磷0.082%,碱解氮67ppm,速效磷24ppm,速效钾93ppm,土壤代换量为18.2毫克/100克。土壤物理性状也好,总孔隙度为60.7%,毛管孔隙度37.1%,通气孔隙度为23.1%,田间最大持水量为28.8%。从这一带土壤理化性状的化验结果看出,其理化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地方。因此,这也是形成龙山小米优良品质和种性的重要条件之一。
龙山小米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、适应该地区环境条件的特有品种。当家品种“东路阴天旱”生育期在120天左右,株高1.6米,不倒伏;穗呈锥型,刚毛紫色,叶型中宽,叶色浓绿。因在阴雨天时叶片呈现出其他作物干旱时叶片卷曲的性状,故名曰“东路阴天旱”。其平均穗重18—20克,穗粒重11—12克,一般亩产200—250千克,出米率80%左右。
龙山小米营养丰富,据权威部门检测,每百克含有脂肪5.26%,比同类高2%;含蛋白质10%、赖氨酸0.25%、淀粉74.95%,维生素A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的含量也超过其它品种。